身為心理醫師的業主原本於大型醫院執業, 注意到一般台灣社會對心理諮詢還是保有一些排拒及障礙, 但是一方面在生活壓力日增的狀況下, 心理諮詢更顯重要. 另外有鑑於心理治療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及固定回診, 所以希望為心身醫學塑造另一種形象, 跳脫一般醫院或診所的制式感覺, 建立較為容易認同的醫療環境, 使心理諮詢可以更容易被接受並感到親切. 所以整體方向是讓這個位市中心的空間自然簡約, 成為一個可以好好休息沈靜並傾訴煩憂的舒適環境, 輕鬆且甚至有點挑脫現實的狀態.
在維持設計簡約的前提下, 我們提出以顏色的使用來達到這個設計目標. 於是我們從診所的品牌意義開始發想, 延伸其自然生命力的意境, 選擇以清爽的淺綠色作為整體的主色. 於是我們整合所有需要隱私的診療室及辦公室, 將這些空間集中在同一側, 讓淺綠色的牆面將這些空間包覆起來並成為整體的背景.
其他的留白區域便保持開放及簡潔, 以水泥及白灰色為基調. 在綠與灰階的對比下, 強調出隱私性及公共性的區別, 更顯現出期望中的空間個性及清爽氣氛.
在留白空間的配置上, 主要分為等候空間及多功能使用空間, 都是具有公共性的機能. 於是我們希望2者可以更具互動及彼此影響. 一道金屬結構從入口開始置入, 從玻璃隔屛到金屬網格天花, 延伸到底, 斜斜地劃過整個空白區域, 區分出等候空間及多功能使用空間, 直接了當的分割讓視覺上沒有死角, 使2處的氣氛得以相互感染, 不感到獨立, 並強調公共性及自由度. 且有別於一般等候室的設計, 大面的掛畫及書櫃, 都希望在這裡可以營造出客廳的氣氛, 希望病人可以在此輕鬆的等待, 閱讀, 甚至彼此互動, 在無壓的狀況下慢慢放鬆. 最後再加上植物穿插其間, 為這簡約的空間增加了清新感. 種種構思, 都希望能讓前來看診的病人能夠在跳脫現實的無壓環境中找到平靜, 稍作休息, 讓心思沈澱重整.
在維持設計簡約的前提下, 我們提出以顏色的使用來達到這個設計目標. 於是我們從診所的品牌意義開始發想, 延伸其自然生命力的意境, 選擇以清爽的淺綠色作為整體的主色. 於是我們整合所有需要隱私的診療室及辦公室, 將這些空間集中在同一側, 讓淺綠色的牆面將這些空間包覆起來並成為整體的背景.
其他的留白區域便保持開放及簡潔, 以水泥及白灰色為基調. 在綠與灰階的對比下, 強調出隱私性及公共性的區別, 更顯現出期望中的空間個性及清爽氣氛.
在留白空間的配置上, 主要分為等候空間及多功能使用空間, 都是具有公共性的機能. 於是我們希望2者可以更具互動及彼此影響. 一道金屬結構從入口開始置入, 從玻璃隔屛到金屬網格天花, 延伸到底, 斜斜地劃過整個空白區域, 區分出等候空間及多功能使用空間, 直接了當的分割讓視覺上沒有死角, 使2處的氣氛得以相互感染, 不感到獨立, 並強調公共性及自由度. 且有別於一般等候室的設計, 大面的掛畫及書櫃, 都希望在這裡可以營造出客廳的氣氛, 希望病人可以在此輕鬆的等待, 閱讀, 甚至彼此互動, 在無壓的狀況下慢慢放鬆. 最後再加上植物穿插其間, 為這簡約的空間增加了清新感. 種種構思, 都希望能讓前來看診的病人能夠在跳脫現實的無壓環境中找到平靜, 稍作休息, 讓心思沈澱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