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推陽台為主角的老屋復興任務
地點位於台北室邊陲的住宅區, 年約30年的老公寓, 位於15樓高樓的位置視野寬廣, 加上對面為學校所以建物都較為低矮, 使市景及遠處山景都一覽無遺. 這特殊的位置條件使空間有著極佳的視野及採光. 雖具備好條件, 但現有屋況卻是將廚房及更衣室置於靠窗外側, 完全遮住採光與視野. 而前屋主為了爭取更多收納空間更將陽台外推,室內空間雖然增加但卻使主要活動空間陰暗, 整體格局也被切割零碎 業主夫婦及女兒的3人小家庭, 希望有盡量開闊的活動空間, 讓全家人的活動能在同一個空間中進行. 也希望空間盡量中性及彈性, 除了能夠配合未來生活可能的改變而變化. 於是明亮寬敞的空間塑造成為本案的重點, 並在格局上保留一定的變化彈性. 重點改造是將廚房及更衣室移至空間內側, 使開窗面淨空, 讓陽光灑入, 並將15樓的高樓景致重新展開. 為了讓光線及寬闊景致影響整體氣氛, 我們在陽台外推的周邊矮牆貼上有如玉一般的翠綠磁磚, 周邊的綠帶不但呼應了遠處山景, 也定義了外推陽台自身的獨特個性, 讓這悠閒氣氛感染整體. 更隨著更衣室的移位, 使主臥的開窗完全展開成為連續長窗, 除了窗台的翠綠磁, 更加上了黑色百葉與其搭配, 不但增加了隱私感, 更增添了復古感, 使主臥有著濃厚的生活情調 移到空間內側的廚房, 與客廳之間使用金屬及玻璃組成的結構相隔, 但使光及景進入,使廚房雖處深處但不封閉, 實際上隔絕油煙更使廚房本身更成為生活空間的絕佳背景.廚房移位之後釋放出的原始陽台空間也回歸陽台功能, 使機電與管線能重新安置整理,擔任房子心臟的強大角色. 更使對外表面積增加, 讓自然光照進入空間深處. 和以上的改變, 最重要的公共區域重於得到整合及重新定義, 不但更大更完整, 光照及景致重新入室, 達成開闊活動空間的最初理想. 原本的畸零空間也整理為儲藏室, 對小家庭而言非常實用. 視覺開放的廚房及外圍的翠綠色磁磚相互影響下. 賦予空間悠閒的生活氣氛卻不失個性及可變性. 讓光線, 景致及生活本身成為主角. 拆除後將原本層層包覆的原始水泥樓板結構釋出, 發現它被保持為對於老屋是非常可貴的原始狀態, , 加上業主對於空間高度的期望, 設計上便盡力漸少天花的設置, 也儘量減少複雜的燈具設置. 讓原本的面貌誠實展現, 與重新置入的構築材料成為對比, 使整體氣氛寧靜卻不失個性, 質感細緻卻不失態度, 讓老屋特色融入嶄新空間. 業主家具的收藏以木質為主, 之後的採購也計畫日系木製家具, 中性的空間必須擔任背景角色, 整體色調採灰階, 灰色的水泥面質壁面, 粗糙的刷白天花, 細緻的白色櫃面及牆面,墨黑的書架, 不同質感的灰白肌理彼此調和, 使空間安靜但層次豐富, 襯托傢俱質感但不失自身風格. 材料上更減少各種非必要使用, 避免與家具及擺設收藏造成衝突及混沌. 浴室的設計也以灰階爲主軸, 但是地板選擇了色彩豐富的磨石磚, 賦予浴室個性. 整體來說, 這次老屋更新的任務不只是賦予老空間新的定義與改造, 找出它本身的特殊條件並融入設計更顯重要. 外推陽台也不只是一種消極的使用, 增加空間或單純的收納, 在這裏它擔任了空間主角, 藉由外推陽台的更新給予這空間獨特個性, 為更新的場所保留些原始的況味. 與其說是老屋改造不如形容為老屋復興更貼切. |